一部鹿鼎記竟在我的記裡就有好幾個版本!(好像金庸的小說都這樣耶,每一部都有好幾個版)真是太扯了...不過也可以從版本之多看到它的爆夯程度了。雖然版本很多,但能入我心的實在不多。早先些的版本,印象能及的大概就只有李小飛、梁朝偉這兩版,其後版本都不大入我法眼--本來是這樣!
可這幾天因為東森台重撥張衛版,害我漸漸的對這版的〝韋小寶〞有了不太一樣的評價;在要說張衛健版的鹿鼎記前,容我先說說早年的兩個版面。
首先是李小飛版。
這一版早已不復記憶,唯一的模糊記憶部份來自當年的驚鴻一瞥,另一部份來自母親的形容;我想我之所以對李小飛版的鹿鼎記記憶模糊是因為當年年紀還太小,畢竟是民國73年左右的片子了嘛,那時候我才12、13歲耶,而且當時我對古裝的興緻沒有現在高,我想,我當時大概在想:「這戲真麻煩...」吧(誰叫我當時對它的印象都是愛來愛去呢)。 再來要說梁朝偉版了。
我承認對於這部港劇的感覺是好得不能再好了!因為不管我有沒有看過金庸這部原著,我都覺得韋小寶那樣兒就是適合在江湖上、在宮廷裡混的樣兒(我承認:我一點都不愛金庸寫的那種厚得要死的小說),我更是認為韋小寶這種男人痞得還不算壞,至少他還講點義氣!想我當年在看〝韋香主〞時就不明白:這麼個痞男人為什麼會有女人看得上眼?而且居然一次就7個那麼多!?太扯了!(>︿<)難道古時候的女人就那麼膚淺?!只要男人(而且是那種看來極沒品的男人)哄兩句就暈頭轉向??金庸也太過份了吧?居然把女人寫得那麼沒見識?隨便什麼阿豬、阿狗、阿貓說上兩句甜言蜜語就可以被牽著鼻子走?唉...那金庸就太可惡了,他根本就是在歧視女人嘛(總結來說:我現在就是討厭好色的韋小寶!)!至於張衛健版就很符合我心目中的韋小寶的版本了!
我討厭金庸原著裡的韋小寶!我在猜想:韋小寶是不是金庸的化身?是不是金庸一心一意所期待的另一個自己?他是不是希望自己能韋小寶那樣享盡齊人之福?或許他(金庸)是有色沒膽型的男人吧,不然怎麼只能寄情於小說人物咧?
唉~幸好有了張衛健版的韋小寶--我不想管前人是怎樣批評這版的鹿鼎記--算是救了金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了!不然我還是會認定金庸是個有色沒膽的男人。怎麼說咧...這版的韋小寶雖然仍未改坐擁美女的情節,但他是那種天生多情的男人,這樣的男人有時是花心,有時卻是正好相反,是屬於命帶桃花型的男人!也就是說,不管他要不要就是會跟女人沾上邊!我個人可以接受後者的論調,我就是討厭原著裡的韋小寶!我就是恨男人或女人不專一的到處拈花惹草!OK,說我偏見也好、極端也罷,我就是不喜歡好色成性的韋小寶。
早有耳聞張衛健不管演那齣劇都會帶點個人色彩,而且個人色彩之濃簡直無人能及!尤其是特別會發明些像口頭禪!我都不知道他那裡來的靈感去想那些叫人琅琅上口的詞兒?真是神了。什麼帥得掉渣啦、真是你個ㄅㄦ棒、ㄅㄧㄤ、ㄅㄧㄤ、有聲啦......;這部鹿鼎記自然也不會例外啦!只是,我搞不清楚裡頭他總不離口的那幾句詞兒究竟是出自他的巧思還是導演的意思?(^^b)真是叫人納悶......像:涼風有訊,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雖然我不是玉樹臨風,瀟灑倜儻,但我有廣闊的胸襟加強健的臂彎。又我沒自由、失自由,傷心、痛心我眼淚流,每日茶拌飯,要我命!鹹豆青菜。就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變成一種流行?(哈!)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個人魅力吧。
每次看到鹿鼎公為他身邊的女人賣命時,特別能感動我!我就是喜歡看到男人為愛犧牲的樣子。也許是因為太多愛情故事裡犧牲的總是女人,所以,每當看到韋小寶為他的女人赴湯蹈火的時候我就忍不住被他迷住(不是迷張衛健)!
這部戲有幾個可惜的地方:
1) 皇帝一角不該找譚耀文!
他太沒演技了。到底是誰想到要找他要扮康熙的啊?太沒說服力了吧。(>"<)一個張衛健(沒偏見!他的眼睛真的沒表情,跟譚耀文一個樣兒)就已經很叫人受不了了...怎麼還插個譚耀文咧?要命!
2) 亂改原著情節,差點讓我看不下去!
這點是真的......我很受不了竄改原著這種事,偏偏張衛健版就愛幹這種事;要不是我死咬著牙撐住丟掉片子的衝動,我...我怕我永遠不會知道結局竟是叫人如此失望(泣)......先是把建寧公主搞死了...又把陳近南的戲份全改成了胡德帝(!?)......好氣又好笑的是:金庸原著裡根本沒有胡德帝這個人啊!搞什麼東西嘛......再來就是:韋小寶明明是七個老婆(1.蘇荃 2.阿珂 3.曾柔 4.方怡 5.沐劍屏 6.雙兒 7.建寧),可到了這版卻變成了六個,而且還莫明其妙的亂改人名(什麼小金魚、龍兒),厚!真是叫人受不了~~為什麼要這樣亂改呢?弄不懂。
其實呢,我也不是說不能改,但要改也要改得流暢些吧......唉......
不過算了!只要主角合我心意.........那......我就將就點兒吧。(^<++>^)
PS.目前 東森台 在重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