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東森新聞台18日下午報導,昔日「兩大報」之一的
中國時報報系將要大裁員,第一時間傳出1200名員工要裁掉450人,最新消息是計劃裁掉500至600人,幾乎是半數,規模比例之大可說震撼業界。
據中時報系的工會內部消息指出,裁員將達5至6百人,這個數字確定是由資方部門總經理告知工會的,並表示將在8月底之前完成裁員。中時工會表示,資方之前大規模投資中天和
中視,且花了2至3億元整修新辦公室,卻指責勞方績效不彰而要大幅裁員,讓他們相當難以接受,中時工會今天稍晚會正式發布聲明。
據了解,此次大規模裁員,以編輯部門失血最嚴重,中南部印刷廠將裁掉其一,而19個地方中心將全部消失,只剩下全國版,最後報紙也將僅保留10大張。
根據了解,中時這波大裁員早有風聲傳出,不少其他媒體同業都早有耳聞,但是大家本著「哀矜勿喜」的心態而未報導。據指出,中時報系近年開始朝電子媒體發展,在承接原本是
國民黨黨產的中視後,有鑒於虧損嚴重,最近數月開始將位於南港重陽路上的中視製播部門搬遷至內湖總部,未來該塊土地將處理掉,準備興建住宅大樓換取現金,以挹注回母集團。
根據了解,受到電子媒體與網路媒體興起的影響,近年國內閱報率統計逐年下滑,不到全盛時期的一半,呈現「大報變中報,中報小報化,小報紛關門」的現象,加上連年景氣不佳,經營成本甚大的報紙鮮少能有賺錢,近年先後收掉中時晚報、台灣日報、中央日報、民生報等頗具歷史的媒體。
此外,最近高
油價與國際紙漿節節上漲,又使得倖存的平面媒體面臨新一波的挑戰,例如國內某大平面媒體27日無預警通知經辦單位即日起暫停辦理預繳活動,包括贈品和12+4的優惠,當時廣告業界就認為紙漿
漲價再油價上漲,平面媒體報紙的經營者也面臨挑戰,裁員勢在必行。
不過,儘管國內原本的平面媒體經營困難,但是香港媒體卻一家接著一家來台分食既有大餅,早先壹傳媒旗下的壹週刊、
蘋果日報已經建立江山之外,去年起也傳出香港明報周刊有意來台辦報,將由社長徐海玲及總編輯錢亞東領軍,而業務則由業務總監薛伊納負責。(新聞取自Yahoo新聞網)
--------------------------------------------------------------------------
看到這樣的新聞,真的會讓人擔心自己的飯碗。
不過,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妍媽也有同感),我們又不得不說:主導者這種自保手段也是人之常情。就好比種植物一樣,你看到腐枝爛葉會毫不猶豫地把它裁剪掉,除了美觀問題,最重要的是希望保住植物本身,不要壞了根本。
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可以冷靜處之,可.深陷其中的人又該怎麼想呢?我想,煩惱、害怕難免,畢竟時机壞得緊,大環境太不理想,再加上本身條件一年下滑一年......人們所謂的積極度恐怕也跟年齡保持一定成度的反比......我覺得光是想到這裡就直叫人滿頭汗了~
----------------------------------------------------------------
新聞(中時裁員news)上面那些所謂的高官所說的漂亮場面話,對比基層勞工們怒斥高官們的表情......我真的很同情那群俎上肉的基層員工們,他們在這個大環境裡拼搏了大半輩子,如果真被裁撤掉,怎麼辦?
人是無情的動物!雖說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一些手段再所難免,可是,仔細看這則消息的背後......真的就應了那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今天若非傳出裁撤如此龐大的人員,我想這些所謂的工會也不會那麼大反應吧?
正因為影響到這麼多家庭的生計,所以才......兩造說白了都是為了求生存...... 唉......
當大家夥兒在那兒吵得翻天覆地時,怎麼就沒人想想年資少得可憐的那一群人呢?
通常裁員,這群不新不舊的人才是最倒楣的,不是嗎?
他們總是最先被企業主拿來開刀的啊。因為,
處於高官、重位者,別人想動也不見得動得了;年資久遠、技術專精者,業主基於經驗、技術需要等考量也有可能儘量不動。那麼,算來算去,最不被看好留下的就是那群看來高不成、低難就的員工了.........
看著電視上那些抗議的員工,設想我的處境......
感覺自己就是那塊俎上肉--只有任人宰割的命。(嘆)